CA归来脱胎换骨

互联网 | 编辑: 邹震 2009-04-16 11: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三页

采访手记

不同的CA

 

在稍有些资历的IT人的记忆中,CA是一家知名的大型管理软件公司,其产品Unicenter也一直与IBM的Tivoli、惠普的Openview齐名,至今在很多金融、电信、政府和大型企业中应该还有CA的软件在运行。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CA给人的感觉是渐行渐远,渐渐脱离了软件的第一集团队伍,让人唏嘘不已。

导致CA沦落到如今地步的原因很多,但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CA以主机服务起家,其销售方式、产品乃至企业文化都是根植在主机系统之上的。而随着主机系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CA没有调整: 销售模式依然延续直销方式,产品线一直复杂而且凌乱,从而拖累了CA。处境艰难的CA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整,产品也进行了调整。

实际上,今天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CA了。尽管今天的CA面临诸多艰难,但CA这一次是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更为难得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面向未来的CA,这就是全线产品向SaaS转型。在全球范围内与MSP合作,利用共建的数据中心为更多的企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小企业提供他们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企业IT管理服务。 

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CA正向我们走来。

人物印象

选择檀林是CA实现本土化的开始

 

檀林是一名职业经理人,西装革履,举止得体、干练,回答问题条清理晰,对CA的购并历史、各种产品的发展以及有关数据几乎都是随口而出,看得出他对这些情况已经了如指掌。

如果说这些细节展示出檀林良好的职业素养,那么采访中频频脱口而出的英文则充分显示出檀林的英语功底。事实上,檀林比大多数中国人更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这源于他接受的西方教育和长期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檀林的大学时光是在加拿大度过的,此后的工作也一直在外企,如Sybase、Plantinum Technology、Apple、Hyperion、Oracle等,长期在外企担任高管的经历早就让檀林习惯于与欧美人士共事。而另一方面,檀林也同样十分偏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业余时间还爱好填词作赋。记者有幸拜读过檀林写的一首名为《临江仙》的词,其中的“铁板铜弦高唱罢,披襟风月无涯”的语句可以看出檀林志存高远。

我们无从得知,是否因为这种双重文化的背景让CA选择了他,而毋庸置疑的是,了解中西文化的高管人员对于眼下的CA来说,檀林这样的同时了解中西文化的高管人员不可或缺。众所周知,这些年CA的中国区负责人走马灯似地轮换,业务却并没有太多的起色,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负责人对中国不了解。因此,既能与高层的老板顺利沟通、又能深刻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檀林,也许正是帮助CA解开当前困局的最合适人选。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 上一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