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中国的逆转前奏

互联网 | 编辑: 邹震 2009-04-16 12: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谈及CA中国的未来时,檀林用了“turn around”这个词,尽管表达的是调头回转之意,但将之理解为“颠覆”的决心也未尝不可。

11月16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因为靠近西海岸且毗邻沙漠,深秋的拉斯维加斯仍没有退去夏日的余温。CA World 2008更是“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

全球前四大软件商之一的CA公司每18个月一度的用户大会在这个不夜之城盛大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CIO、分析师、合作伙伴和员工皆汇聚于此,800多场会议,100多场培训、活动以及上百项战略合作展示,这个容量和5天的会议时间相比,实在是太过丰富了。

和上一届CA World开幕致辞时一样,首席执行官John Swainson的登场艳惊四座—在威尼斯人酒店容纳万人的演讲大厅,他在虚拟世界“第二人生”中的化身“飞”进了观众视线。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现实世界中的他用充满幽默和激情的演讲将全场观众牢牢地钉在了座位上。

笔者作为来自中国的惟一一位记者,亲临CA World 2008大会现场,聆听了总裁John Swainson、GE(通用电气)前CEO Jack Welch的精彩演讲,并对John Swainson、APJ(亚太及日本地区)高级副总裁Gavin Selkirk、APJ渠道销售副总裁Nick Ellis和新任大中华区渠道销售总监檀林进行了独家专访。

John:CA中国将重新主导销售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John:亚太及日本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等地直销与渠道结合的销售模式不同,大中华区以及东南亚的主要市场都采取的是渠道销售模式。

但中国市场的混合营销模式已初露端倪,短期内虽然由神州数码投入的少量人员来主导CA产品的销售,但长期而言,我们要寻求和分销并存的其他合作模式。就像在韩国,只有30家客户通过CA的界面购买产品,其余都是通过各种合作伙伴展开的。

可以确定,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不久之后我们还将拓展一系列的合作方式,并最终确定渠道的合作伙伴。我想,CA中国将会采取多重合作模式。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其他公司不同,而它是种挑战更是种机遇,因为我们有强大的业务模式和深厚的客户关系,这种合作方式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谁又能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

记者:CA将MSP(管理服务提供商)、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视为这个低迷市场给予自己的一大机会,为什么?

John:在MSP模式里,IT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更加广泛的产品。我们在美国有一家叫做Ciber的客户,它是全球型的IT服务提供商,为客户创建、整合IT应用和基础架构,还有一些公司包括美国的大型电信运营商,都在使用CA的技术,将IT服务和他们的电信、计算服务一并提供。

MSP模式越来越流行,它是把CA产品输送给中小企业客户的一剂妙方,不需要花费太高的成本,也不用增加基础设施的复杂度。目前,CA的MSP业务已有100万美元的规模,占CA全部业务的20%。它在中国的推广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客户对技术的需求。我们还在等待中国市场成长。

至于如何将SaaS引入中国,我们还没有明确地探讨过。然而,我们的中文版SaaS产品在市场上是独一份,中文版Clarity也使CA成为第一家提供同类产品的公司。所以,合作只是早晚的事。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