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博客:奥林巴斯E-P1一周试用有感

互联网 | 编辑: 范耀华 2009-06-25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说实话,我尽管很希望能够看到TOM兄或者其他媒体朋友来对奥林巴斯E-P1做更详细和深入的画质评测,但是我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没有太多做这个动作的打算了。

奥林巴斯E-P1是否还需做“评测”?

昨晚在写博客的时候,4/3论坛的老大tom兄又一次在MSN上“震”我。他和我说起关于我们之前谈到的M.ZD 17mm F2.8镜头在大光圈下边缘画质并不如想象中完美的结论可能并不完全,因为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法蓝距的缩短以及镜头光线入射角度对于画质(尤其是边缘画质)的影响。因此,他决定也去问奥林巴斯要转接环,然后再对E-P1的画质做进一步的测试。说实话,我尽管很希望能够看到TOM兄或者其他媒体朋友来对奥林巴斯E-P1做更详细和深入的画质评测,但是我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没有太多做这个动作的打算了。

我们传统的评测是怎么做的? 通常是把相机放在拍摄平台上,然后从各角度拍摄出可以媲美官方产品图的照片,再用说明书式的语言向各位介绍E-P1机身各部分的功用。接下去就是画质部分,先测试感光度、分辨率(这个东西不是应该在测试镜头时用么,测机身有多少用处?),然后是实际样张和总结等等。

由于这次奥林巴斯中国很大度的一下给出60台样机到媒体手上,所以大家对于本机的机身了解程度恐怕决不会输于我,因此我也就顺便偷一下懒。

而画质呢?对我而言,由于基本可以肯定是采用了和E-620同样的感光元件系统,因此E-P1即使法蓝距缩减了一半,即使M.ZD新规格镜头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较以往ZD镜头有怎样的差异,但我始终坚持认为这台相机的画质应该与E系统的E-620相当接近。在我使用了转接环并把广受好评的ZD 12-60mm SWD接到E-P1机身后,得到的影像整体效果的确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我前面看到有网友给出了imaging-resource站所做的E-P1对比E-30、佳能500D以及尼康D5000的评测,结论是在高感光度(ISO 1600)下本机的画质超过了E-30而与其他几款APS-C相机接近,这个成绩说实话已经相当令人满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虽然奥林巴斯和松下在4/3规格感光元件上的像素密度暂时无法进一步提升,但是在1200万像素这个前提下尽量让相机的高感光度画质好一点还是有“再努力一把”的潜力的——所以他们努力去做了,所以他们得到了一个看来还算不错的结果。

关于E-P1的一些优点还要说一说

那么我们直接进入对于相机优缺点的点评吧。

我记得在4/3论坛上有过这样一个帖子,网友请大家用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看到E-P1后的感受。这个帖子很热,广大网友(绝大多数是奥林巴斯的粉丝)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我看到了有“靓”、“正”、“帅”、“牛”这种正面赞赏E-P1的字,也看到诸如“贵”、“憾”、“等”这类对于奥林巴斯定价表达不满的字。对我个人而言,我非常非常赞同楼主的所用的那个字:“骚”——亮骚的“骚”!

是的,奥林巴斯这个机器不要去谈什么画质,不要去谈什么价格,它就是那么一台够“骚”的机器!尽管还有一些网友会对这台新机的复古造型有异议,但我所见大部分网友对于E-P1的外观设计实在是相当满意的。我自己在发布会前就拿到了E-P1的一些资料图片,当我第一眼看到那台装在白色皮质挎包里面的白色E-P1,心中只有那个字——“骚”!

我承认虽然我一直苦口婆心的劝告大家买相机要量力而行,要从个人实用角度出发选择性价比高的或者是最适合自己的相机,但这并不影响我会偏好那些外形看起来很漂亮或者很有特色的产品。我就很喜欢索尼T系列卡片机,我也很喜欢松下LX3的造型,甚至是我评价并不太高的理光GRD系列,我也会很坦率的说外观的确做的讨人喜欢!奥林巴斯E-P1的“骚”和索尼T系列的那种吸引MM眼球的时尚感并不相同,它拥有的是那种让男人一看到这个机器就忍不住幻想自己握着它或是在头颈中挂着它,然后一个人游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起码也是所住城市的大街小巷),并用它拍摄出一张张惊世杰作(大抵都是人文纪实照片)的特殊魅力。

当我拿着搭配了饼干头和VF-1取景器的E-P1在办公室里来回炫耀的时候,不管是懂相机还是不懂相机的同事都异口同声的赞叹这台机器的外观“看起来就很有味道”,“好像既专业又很有品位”。总体来说,如果你很想体验一把60、70年代摄影记者的感觉,而手头紧又买不起徕卡,那么拿着E-P1这个机器走到大街上估计也会叫你的虚荣心小小的满足一把。

有人质疑E-P1的体积问题,我只能说这个家伙虽然的确做不到卡片机那样的轻盈,但对比数码单反,体型还是要小巧很多。我手头暂时没有LX3,不过F200、G9(G10)这样的机器也足以代表摄影爱好者常用的消费DC了,E-P1摆放在这两者之间,体型并不显得突兀或臃肿——就算口袋塞不下,放在手提包里肯定没有问题。

至于本机的其他优点,比如金属机身、防震性能、双拨盘设计等等都已经被大家夸的太多,我就不想再多说。有网友询问本机的对焦速度究竟如何,我个人觉得如果搭配M.ZD镜头,对焦速度并不弱于松下G1和大部分普通消费DC;在通过转接环加装ZD镜头后,对焦性能则要看这些镜头的新老程度。通常来说,支持反差对焦的新镜头和那些SWD马达驱动镜头的对焦性能都没有什么问题,老镜头则有些吃力。

上面是我给家里新来的小猫“黄泥螺”拍摄的一张照片,当时环境光线很弱(ISO 800),我把相机搁在地上手动选择对焦点到画面的右上位置,对焦速度和精度都完全能够令人满意。各位可以直接点击去我们的样张库观看这张照片的原图。

当然,奥林巴斯E-P1也并不完美

当然,奥林巴斯E-P1也并不完美。大家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首先,奥林巴斯E-P1并没有安装内闪。我看了下,这个机器除非舍弃模式拨盘做高弹出式的内闪,否则机身上实在安装不下内闪位置了。尤其是按照某些网友的意见,把内闪按照消费卡片机那样做在机身左上角的话,那么这个闪光纯粹就是废了——任何一个比饼干更厚一点的镜头都会严重遮挡闪光让你的画面留下一个完美的弧形阴影。

因此,E-P1没有内闪(E-P1的原型机PEN系列也没有这个东西),我们必须要自己花钱购买。我个人对于这一点只是感觉遗憾但并不有太多抱怨。一方面我自己平时较少使用内闪,二来如果真要用到闪光了我通常还是会动用专业外闪。有网友在论坛上大骂奥林巴斯E-P1缺少内闪造成购机成本大幅上涨,而且还举例有内闪才能拍逆光人像,没有内闪简直就不能拍照了——我只能说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事情并没有严重到你描述的这个程度。逆光人像,真要好好拍的话,请用反光板或者外闪。如果一般拍摄的话,不妨尝试下艺术滤镜中的柔光效果或者采用完美人像模式修正曝光。

第二个抱怨在于本机没有配备EVF。没有EVF,导致本机在利用转接环连接一些ZD中长焦镜头时,机身把持稳定性比较差,用户操作感觉也显得比较怪。但是和内闪一样,相机机身上的确很难再塞入一个EVF窗口。即使有,从E-P1的机身设计来看,把眼睛凑在机身上的EVF窗口似乎也不能达到完美的握持稳定性。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闪光热靴上外接一个取景器,就好像理光GRD所做的那样。可惜的是,奥林巴斯倒是给E-P1弄了一个取景器,只是这个叫VF-1的东西实际不过是个玻璃窗口,只能搭配17mm镜头使用,换上其他焦距镜头其实用价值就很有限了。由于机身热靴上没有设计EVF的电子触点,所以网友们期望的外置式EVF只能期待到E-P2再实现了。

第三个问题在于价格。我之前自己对于这个机器的定价预期是4K,但目前来看价格估计得上5K了。这个价格,按照我们之前“单反备机”的定位来看的确是高了,但奥林巴斯的这个定价是否就真的不合理?我们知道这个新机用了金属材质机身,所以即使舍去了反光板和五面镜结构,但总体制造成本与E-620接近还是说的过去的。另外,一款刚开发的新机自然还要较多的分担设计开发成本,再加上产量还不大,销量还完全谈不上,再加上还得给后续机型留下空间,所以5K的定价虽然显得高但我们也不能说奥林巴斯是黑心想捞一把就走。

我们如何来定位奥林巴斯E-P1?

从上面这个有关价格的话题,我们就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即如何定位E-P1?aofen网友在4/3论坛上发表了他的见解认为E-P1绝非纯粹的单反备机,真正目的是用来取代目前的入门单反(详细请点击这里)。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的他的说法,因为拥有了这台相机后至少你肯定不会再去考虑购买E-4XX了。

在数码影像之前的胶片时代,专业摄影师们既可以采用各类SLR相机工作也会动用诸如徕卡或者象PEN这样的旁轴产品来完成拍摄工作。因为当时的小型胶片相机拥有与单反同等水平的画质而且其小巧的体型在很多场合更有利拍摄。等到了数码相机时代,消费级别DC小则小矣但画质实在难以应对专业应用,所以如果摄影师们不得不咬牙背着DSLR出门。虽然期间也曾经出现过类似EPSON RD1、徕卡M8或者适马DPx这样的产品,但他们或在价格上令人难以承受,或者在应用方面还有种种限制。。。

aofen认为M4/3这类机器不只是单反备机我完全认同,但它们的野心可能并不只是侵蚀入门DSLR市场,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它们也可以成为高级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专业记者所日常应用的主力相机。当然,这个前景其实并不只针对于M4/3一种规格,同样取消反光版的三星NX以及谣传中佳能类似的取消反光板系统的可换镜头相机都可能重现那些胶片时代旁轴前辈的辉煌。

有些说远了,我们还是先谈谈奥林巴斯E-P1。从这个机器的做工和定价来看,奥林巴斯显然并没有给予它“入门”定位的觉悟。这个机器和镜头需要你投入一整套中级DSLR的价格,如果你想为你的入门DSLR配一台备机的话,还是去考虑LX3或F200EXR之流吧。

听奥林巴斯说,未来还有比E-P1定位更高的机型和更低的机型。我半开玩笑的说,只要给E-P1加上内闪和外置EVF就是高端机;只要把E-P1的金属外壳改成塑料的就是低端产品。等到这两个机器出来的时候,奥林巴斯三台M4/3的价格阶梯可以这样排列:高端机卖5.5K,E-P1到4K,低端机就定价3K你看怎样?

作为奥林巴斯的第一款M4/3产品,E-P1可以说是开了一个不错的头,虽然还不至于舆论一边倒,但这款相机的确没有让我们感到失望。轻巧亮骚的外观、丰富实用的功能(艺术滤镜和高清)、意料之中的画质,虽然定价前景有些暗淡,但总体来说这个机身本身还是很讨我喜欢的。但是,现在E-P1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内闪和EVF,也不在于价格偏高,而是没有足够的镜头可用。17mm F2.8饼干的画质还不能完全满足中级用户的需求,而14-42在规格上未免难以承担比“套头”更高的担子。所以,奥林巴斯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赶快把那些承诺过的高品质M.ZD镜头尽快发布出来——高品质的超广角、轻便的中长焦都是我们所期盼的。只有一个拥有丰富镜头群(而非靠转接环撑市面),至少是完整焦段的镜头体系才能吸引用户转投M4/3阵营。

看着三星NX的动作,听着佳能的相关谣传,留给奥林巴斯和松下的时间实在已经不多了。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