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高K栅极技术 32nm工艺分析
或许摩尔向全世界宣布他的“摩尔定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把他放在心上,但如今摩尔定律却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其有效性。四十年间,PC的发展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的方向发展着——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两年左右就翻一番。最近人们开始质疑摩尔定律的有效性,直到2007年11月12日,第一代高K金属栅极技术出现在Intel 45nm产品上,在制程工艺难以突破的今天,高K金属栅极技术无疑是一道曙光,将濒临破灭的摩尔定律再一次得到了有力的保证。直到今天,高K技术终于再一次突破,而我们即将看到的Clarkdale则正是第二代高K栅极技术的杰作。
Clackdale采用的是第二代高K金属栅极晶体管制造工艺,并采用了193nm沉浸式光刻技术(核心金属层)以及193nm和248nm干式光刻技术,这令晶体管栅极间距缩小到了112.5nm的程度(45nm制程为160nm)。第二代高K技术让这颗处理器拥有了一个比45nm制程CPU核心小30%的体积。
鉴于Clackdale“双芯合一”的特性,更小的体积也能为图形芯片带来更大的空间,Clack能够环拥两颗主要芯片封装在一块只有LGA 1156处理器等体积大小的PCB之中也正是有赖于新一代的32nm 高K制造工艺。解决发热是内置图形核心的CPU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代32nm高K技术则在减小芯片体积的同时带来了极低的能量损耗,这使得Core核心的发热量大为减少,Core和Graphics并存的时代也由此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