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 DC市场是否面临品牌整合?

互联网 | 编辑: 魏申杰 2010-05-21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市场饱和对任何一个厂商来说都不会是一个好消息,但这个市场不存在无限度扩张的消费市场,在到达极限或者说市场规模达到上限后,企业要继续竞争所需要的财力、资本、研发能力等等都是巨大的,不具备各方面条件的企业自然面临被挤兑的命运。

市场饱和的风险

市场过于饱和所带来的恶果的相关案例数不胜数,比如就拿大家熟悉的国内MP3、MP4市场来说好了,若干年前(2004~2006年左右),国内在MP3随身听市场最“繁荣”的阶段有多达200个左右的各式各样的品牌在祖国大地互相搏杀,而如今,这些品牌中剩下的不过20家左右,其中还有一部分属于苦苦支撑,另一部分则转而去开发了别的业务,MP3的收入对他们来讲不是可有可无就是逐渐减少直至关闭。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

1.由于准入门槛低,大量的“山寨”厂商进驻行业,这些厂商一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二没有庞大的运作资本,三根本不想建立自己的品牌,对他们来说,他们只是从上游的芯片厂商那里买来核心的部件,再去磨具厂商那里买产品外形,最后可能是自己加工也可能是交给某些工厂加工组装,最后上市销售。由于几乎所有的生产都不控制在自己手里,因此这些厂商唯一的竞争力只有产品售价,在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的价格搏杀后,由于运作资本本身就少,于是大量的厂商就被淘汰了。

2.手机对随身听市场的挤压。低端的MP3产品,特别是300~500元价格区段的,这类产品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没有很高的要求,甚至只需要“听个儿响”,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手机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而且手机厂商的产品相较山寨产品更加正规,售后还有保证,价格上也没贵多少,音乐手机对国内劣质MP3的淘汰也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3.国外大品牌的挤压。苹果iPod和索尼的Walkman在国内有很强的号召力,iPod就不用说了,至今都卖掉了上亿台了,而Walkman纵然已经没落但是在国内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随着iPod在国内一步步建立价值影响,MP3随身听的主力消费群体均向大品牌转移,这也是国内MP3市场和国产MP3品牌快速消亡的主要原因。

而MP3市场这个例子还同样能套用在国内的网络游戏市场、国内的旅游市场等等消费市场上,一方面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对行业竞争加以规范化从而导致了行业无序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市场饱和的出现证明了该市场已经达到规模的极限,要在市场里继续生存和扩张势必面临品牌之间的互相挤压。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市场饱和对任何一个厂商来说都不会是一个好消息,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限度扩张的消费市场,在到达极限或者说市场规模达到上限后,企业要继续竞争所需要的财力、资本、研发能力等等都是巨大的,不具备各方面条件的企业自然面临被挤兑的命运。

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数码相机市场是否存在这种风险,以及是否面临品牌整合或者品牌淘汰。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5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