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的路还能走多远?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4/3联盟下的这几家厂商的决心有多大,互相之间合作的诚意有多大,技术交流的程度有多深。无论是靠奥林巴斯还是松下或者富士适马柯达,他们中任何一家想要自己靠4/3规格去对抗C,N以及索尼几乎都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一
首先来看松下L1的外观设计与做工。
很多人说L1的外形很来“LEICA"。是的,方方正正的金属机身如果拆掉套装镜头,很多人会以为这是某款经典的徕卡旁轴机身。L1采用的是和奥林巴斯 E00/E330一样的侧向反光镜设计,这种奇特的设计使得光路侧向进入机身并传入取景器,因此机顶无需像其它DSLR那样有个高高隆起的五棱镜结构取景器,因此可以保持机顶水平。我个人对这样的造型并不感冒,反正这样的外观设计用来打动那帮眯着老花眼镜还要坚持手动对焦的老头子们一定不在话下,我还是更加喜欢现代一些的,高低起伏的传统单反机身设计,尤其是佳能DSLR顶部的那种流线条,看起来就很有时代感,哈哈。
整机采用的是全镁合金骨架,松下的第一款DSLR还是走的高端路线,看来是想先用高端机型昭示自己拥有设计生产高品质DSLR的能力,至于是否赚钱是否大卖则并不太在意。相比之下索尼首款DSLR,也就是脱胎于柯美A5D的A100则是直接杀入入门产品线,不管机器形象如何,先抢夺一部分市场份额再说。现在我们还说不好,哪种首款机策略更加高明一些,但无论如何,松下首款DSLR没有索尼首款DSLR赚的多应是不争的事实。
我很诧异为什么松下既然已经为L1搞出的全金属机身,那为什么不再进一步和当年奥林巴斯 E-1把机身做成防水密封结构?本机既不防雨淋也不防生活溅水,也就说肯定不能像E-1那样被我在大雪天拿出去外拍。其实要做到全防水相对于L1这样的定位较高的机身来说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但松下为什么就是不作呢?
本机采用的是一块750万像素的LIVE MOS传感器,这种元件据说兼具CCD和CMOS的优点,耗电节省,噪点低且能够长时间工作。也正是这块传感器造就了L1拥有与奥林巴斯 E330同样的LCD实时取景功能。这也是世界上第二款真正具有实用价值LCD取景功能的DSLR产品(富士S3PRO的取景实用性不强,索尼R1并不是DSLR)。与E330不同的是,L1并没有再额外加装一款专门取景用的小CCD,而是依靠升起反光板,直接采用这块LIVE MOS进行取景。
L1加装了第三代维纳斯引擎,据说这个引擎专门为Live MOS进行了优化,从而保证充分发挥其性能。不但保持了前几代引擎高反差、高饱和度和高分辨率的风格,第三代维纳斯引擎还降低了图像的噪点水平。新的引擎同时加快了相机的响应速度,保证更短的拍摄间隔和快门时滞,而其能耗只有第二代维纳斯引擎的80%。呵呵,这当然只是松下的官方宣传语句,实际效果还是要看后面的样张实际拍摄。
既然和奥林巴斯结盟了, 本机当然也会拥有LIVE MOS前的超声波除尘系统,这套东西在奥林巴斯的各款产品上已经应用的非常成熟了,效果很出色,我从来就是对它喜欢的不行,这里不用再赞一次了。
这是加装上套头的L1套装外观。看起来很像松下和徕卡一起开发的那款仿古LC1的样子,我在马路上扫街时还真有色友跑过来询问这款“LC1”的画面质量究竟好不好,看来这个造型还是满深入人心的。实际上,这个机器的机身感觉过于厚了一些,虽然全金属机身的质感不错,但如此方方正正的机身拿起来手感还真很一般。加上位置偏低的取景器以及同样仿古的快门速度拨盘以及镜头光圈环,唉,反正这种设计唯一的后果就是喜欢的人(当然是习惯老手动机器操作的朋友)特别喜欢,而不喜欢的人则特别不习惯。听说今晚家电主编还硬要借L1去拍演唱会,这个家伙一直只会用傻瓜机的,遇到L1的操作方式恐怕他不抓瞎也难。。。^_^
另外,我还发现了本机设计上的一个BUG。那就是即使采用很标准的相机把持方式,你的左手也会很容易的遮住机身上的辅助对焦灯窗口,尤其是在直拍状态下更是如此。
L1的机背显得满满当当,不过由于布局合理,这么多按键我用起来并没有不适应的感觉。那块屏幕看起来占地面积不大,但实际真有2.5英寸面积,只能说是L1机背太“雄壮”了一点,显不出屏幕大了。取景器的尺寸显得还是小了一点,4/3系统的各款相机取景器虽然视野率都不低,但实际取景窗面积真是普遍偏小,对比C,N两家高端机型那明亮宽敞的取景画面(就算D80的画面也够大啊!),L1感觉还是略微弱了一点。
以前我们的影像编辑抱怨过L1取景器中把参数信息列在画面右侧而非底部,感觉曝光补偿的座标轴比较短,看不清楚。我在实际使用中的倒并没有这种感觉,取景信息还是列的很清晰的嘛。。。
对于L1机背我唯一想说的是那只露一半出来的模式拨盘体积实在太迷你了。你只能上下滚动我慢慢习惯也就罢了,做的这么小真叫人很难痛快的滚动更改参数哎,想想佳能老机器上的模式拨盘同样是上下滚动,但人家面积做的多大,滚起来多爽快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