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的路还能走多远?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4/3联盟下的这几家厂商的决心有多大,互相之间合作的诚意有多大,技术交流的程度有多深。无论是靠奥林巴斯还是松下或者富士适马柯达,他们中任何一家想要自己靠4/3规格去对抗C,N以及索尼几乎都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实际拍摄样张与感受 一
开始贴我那些用L1拍摄的样张前,可以先来看一下L1的LCD实时取景功能。和E330一样,用户可以通过按下机背上的LIVE VIEW键开启和关闭此功能,不过使用这个功能相机要进行一系列的动作:首先要抬起反光版,让LIVE MOS启动,然后进行取景操作,等半按快门时候画面会被突然凝固住若干秒,然后突然完成对焦操作,此时按下快门,反光板先放下又再次弹起,同时LIVE MOS先要退出取景马上再切入常规的曝光程序,等完成拍摄后重新再弹起反光板,LIVE MOS重新进入取景工作状态。。。
是不是觉得上面那一连串的动作很复杂? 别说你看着复杂,我光是听着LIVE VIEW模式下反光板一会抬起一会放下一会又抬起来的“卡嗒”声就心疼的不得了——这么频繁的反光板动作是不是会带来寿命问题?!
L1相比E330 LCD取景另外有一个不足的是那块LCD屏幕并不能进行翻转。。。你都能搞出LCD取景设计了,那干吗不让取景更加方便一点?!有意思的是,通过LIVE VIEW实时取景,松下L1还能提供景深预览功能,这是一个在中端DSLR产品上常见且相当有用的功能,不过L1的这个景深预览却能且“只能”通过LIVE VIEW实现!在我的实际使用中,L1的LCD取景功能最终成为了“鸡肋”,我还是情愿采用取景器来进行拍摄操作也不愿听着L1的反光板在那里咔嗒咔嗒的死命翻动。低角度取景怎么办?我觉得还是直接拿出海鸥的直角取景器更实在一些。
虽然我自己也很不喜欢对相机进行有关分辨率和ISO噪点的样板测试(很多人特别喜欢这个,连小机器也要搞个分辨率标版测试一下,真不知道差50线的分辨率在实际使用中究竟有什么可见差距),但应YJP要求,我这里还是贴一小张样片。
本机的ISO分档非常干脆,ISO100/200/400/800/1600,一共5档可选,这种分档方式好似入门相机,简单实在。对比起很多高端DSLR动辄10多档甚至20档以上ISO感光度调节,L1的“粗线条”的确更有胶片时代选择感光度时的复古味道。
在比较良好的常规灯光下拍摄桌上的高达模型,效果似乎出人意料的好。看起来L1在ISO400及以下画面的可谓纯洁无暇,即使ISO800的画面也感觉不错。可是在我们实际应用中,本机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画面颗粒感表现有很大差异,往往是光线条件较好时即使采用高ISO,画面中颗粒效果依然不明显,但一旦周围光线亮度一般,即使ISO400也能轻易可发现比较明显的颗粒感和红蓝两色噪点。
总体来看,本机的ISO感光效果与盟友奥林巴斯的同类产品相近,ISO100/200表现良好,ISO400为可用,ISO800以上的品质请不要抱有太大期望。
ISO 100 / 200
ISO 400 / 800 / 1600
富士和松下两家是最早在相机中提出16:9画幅的数码相机厂商。这种长宽比接近2:1的画幅不但很好的适应了HDTV显示设备的输出需求,同时也在数码相机时代开创了类似传统XPAN这样超宽画幅的构图风格。由于4/3系统的DSLR本身画幅就是标准的4:3比例,因此L1提供了依靠切除画面上下两边像素而实现的3:2以及16:9画幅。下面三张照片就是L1在同一场景下的画幅表现。叫人无奈的是,这种可变画幅功能也只能在LIVE VIEW模式下进行——大概是松下没有想出怎么才能让光学取景器的画幅也一同变化的办法吧。
16:9的画幅效果对于表现比较宽阔的场景还是有其独到风格的,不过我更喜欢松下LX1,LX2那样采用真实16:9画幅感光元件的产品出现,而像L1这样靠上下切除画面实现的“遮幅式宽萤幕”多少会让我有些心疼有效像素的损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