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万里的这群人为什么不喝瓶装水!

PChome | 编辑: 叶迎森 2017-12-30 05:00:02原创

2017年8月12日他们从上海出发,沿着国道318历时63天,穿越沪、苏、浙、皖、鄂、渝、川、藏8省50余县市……其间翻越15座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骑行10000华里,到达拉萨。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净水科普馆》 作者:可可(沈亦可)这群人是谁?

他们在干什么?

为什么不喝瓶装水?

渴了怎么办?

原来他们是“2017万里素骑行”团队。

2017年8月12日他们从上海出发,沿着国道318历时63天,穿越沪、苏、浙、皖、鄂、渝、川、藏8省50余县市……其间翻越15座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骑行10000华里,到达拉萨。

他们此行全程茹素。他们的共同使命是传播低碳、环保和健康生活的理念;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天更蓝,水更清,食品更安全。

从上海出发时正值酷暑当头,即便静坐不动也是大汗淋漓,何况在骑行大运动中,而且每天行程约100公里左右,人体需要大量水分。据长期骑行爱好者说夏季气温比较高,骑行一天的过程中至少需要补充1.5升左右的水,即至少3瓶500毫升的瓶装水。加上其它时间段的喝水需求,每天至少需要4瓶水。

他们为什不喝瓶装水?

什么是瓶装水?

笑话,这还要问吗!

的确要问!因为人们的惯性思维使然,总认为瓶装水干净、方便购买、易于携带。

瓶装水的确给我们带来方便吗?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7年9月3日,地处318国道恩施州的一处路段,朝东岩隧道入口处附近的路边悬崖

瓶装水真的携带方便吗?从上图看,的确很“方便”,因为喝完后随手一扔,很“方便”。

图中除了塑料袋、塑料餐具,大多数是塑料空瓶,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的瓶装水。

那么,有人说,空瓶可以回收,作为再生塑料实现资源再利用。道理没错,但为何还是有大量空瓶被抛弃在国道两侧?而且从照片来看,明显是餐饮小吃店统一倾倒在路边的。

就是这些小吃店。刚才那谁不是说可以回收吗?然而,弃瓶即使都在小吃店的垃圾箱里,是最容易收集的,小吃店的经营者还是懒得回收。为什么呢?不值钱吗?费时间吗?也许是吧。

这是金沙江上游的一条支流,位于西藏的芒康县境内

也许有人说前面提到的路边塑料瓶等废弃物是小店经营者人为倾倒的。很显然上面这个画面里的废弃物这是路人甲、路人乙等等过客随手扔下的。半天都看不到一个行人的地方,有谁来回收?

而这些废弃物将会以污染物的“身份”融入金沙江,流经中国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一直奔流到上海,入东海。谁是受害者?谁又是污染的直接制造者?


为什么要“万里不弃瓶”?

净水科普馆作为万里素骑行活动的参与方,在活动开始前就考虑如何把户外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也是净水科普馆的使命之一。因为“净水”不仅仅是自家水龙头出来那一段水经过过滤器过滤干净就行,而是应该考虑到用水安全的大环境。大环境安全了整体用水就放心了。如此,我们提出了“万里素骑行,万里不弃瓶”的理念。

仅仅有理念行吗?

显然不行。要的是行动,用行动践行理念!

那如何实现“万里不弃瓶”?

请看图。

我们采用家用净水器+大桶的制水方案,简单易行,即每到一处休息地,就对自来水进行四重过滤,如此队员们就可以直接饮用了。

这是酷暑天队员们在轮流接水的画面。每个队员自带水杯,口渴时接水,水杯是反复利用的,从而避免了购买瓶装水,践行“万里不弃瓶”的理念。粗略计算一下,从上海到拉萨70天时间,万里素骑行团队避免使用了约10000个塑料瓶装水,可以说沿途道路少了10000个空塑料瓶。

让我们再来看看“万里不弃瓶”的重要性吧。

以上仅仅是为什么不用瓶装水的一个原因。内容太多,不好消化。更多内容且看下回分享。

关于净水科普馆

净水科普馆由N家NGO共同发起的自学习虚拟社区自媒体。其宗旨:上善若水,回归自然。我们的使命:传播水文明、水文化、水伦理、水足迹、水科技,用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观,践行生态的饮用水生活方式,促进生态生产,发展生态文明。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