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雄到画皮:回顾国产大片的囧名字

互联网 | 编辑: 宋杰 2008-09-24 11: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国产大片里的囧名字(下)

到了《十面埋伏》,这种脸谱化的命名原则就更明显了。这回索性连名字也不要了。干脆就叫“刘捕头”、“金捕头”、“小妹”。连名字都叫“捕头”了,不会看不出是武侠了吧?

再到《黄金甲》,脸谱化命名原则已经登峰造极。这回连姓也不要了。《黄金甲》里面的人物,叫做“大王”、“王后”、“太子”。这就好像我养了一只猫,取名叫“猫”,真是方便。我很难想象在别的电影里律师就叫律师、警察就叫警察。就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英雄》是武侠一样,张艺谋大概也生怕别人看不出《黄金甲》是宫廷戏,所以恨不得把“大王”这两个字做成图章敲在周润发脑门上。

用符号来代替名字,其实就是将这些原本可以被塑造得立体的“人”抽干骨肉,再把剩下来的脸皮熨平,变成一张张一眼就能分辨的“脸谱”。这也是“画皮”。狐妖画皮是想让自己变成有血有肉的人,国产大片画皮是把人变成脸谱。

冯小刚的《夜宴》、陈凯歌的《无极》,在角色名字上走的都是这个脸谱化的路子。甚至连以历史人物为角色的《赤壁》也没能逃脱。《赤壁》上映之前推出一组宣传海报,每个人物都以一个字概括。这和京剧里给曹操画个大白脸有何区别?

于是,即使这些国产大片宣传得再天花乱坠,一把这些囧名字亮出来,我们也就能大概估摸出它们实际上是什么斤两了。打个比方,他们都把自己打扮成萧峰,以一派君临天下的高手风范登场,却刷的一声亮出一把“鳄嘴剪”,于是还没动手就露了馅。

这回的《画皮》则是脸谱化之上再加狗血。如果都按“义胆贞妻”这个路子,那以前的《倩女幽魂》就该是“至情书生”、“义胆狂侠”、“柔情女妖”的故事了。

“义胆狂侠”

再往下追究,这种不论是影片本身还是宣传中的“脸谱化”模式,归根到底可能来自我们传统艺术的草台本质。我们的传统戏曲诞生在民间,本质上是草台艺术。在乡下搭台唱戏,面对的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观众,首要的任务便是以引人注明的夸张形式将观众吸引到场。观众的程度既然不高,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就只能在声、色这些最直观刺激上极尽夸张与鲜明之能事了。于是必须敲锣打鼓,必须以画脸谱区分角色。只有鼓声震天才可以吸引观众驻足,只有用脸谱一目了然地区分角色,才能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故事。

铺天盖地的忽悠式宣传对应敲锣打鼓,“脸谱化”对应“画脸谱”,国产大片的模式与这种草台艺术的特色何其相似。

而西方的舞台艺术,或是诞生于城邦中自由民的闲暇娱乐,或是诞生于宫廷中皇族贵族们的业余消遣。对于这些多多少少受过一些教育的观众,无需用什么用特别夸张的噱头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没有用脸谱做简单角色区分的压力。沿袭这种传统的电影艺术,就算是好莱坞所谓的商业大片,即便在宣传中突出很多噱头,即便有的时候角色性格单一,那也不会走到如我们国产大片这般汹涌的脸谱化的地步。你可以看到《赤壁》的海报里甘兴脑袋旁被提了个“勇”字,你可见过在《Matrix》的Neo脑袋旁被提了个“酷”字?

所以说白了,我们的国产大片无非是画了一张西方舞台艺术的皮,里面的核仍是我们自己的草台班子。

台子虽换成了百老汇,唱的却还是老京戏——这便是国产大片的“画皮”了。

原文链接:http://www.mtime.com/my/wzcjojo/blog/1461564/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