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新浪董事长这一举动使段永基再一次被媒体所关注,实际上,这种关注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从来都不缺乏。
多元化是四通的老问题
1989年年中,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万润南离开了四通,1991年段永基出任四通总裁,全面主持相关工作。
“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这一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界最热门的词,如果最初不是段永基提出的,那么四通也是这个词最初的推广者之一,整个90年代,四通的变化基本上可以说,是在以当时对企业发展的理解来充实这一词汇。
文字处理机是一个过渡性质的产品,虽然进入90年代后最初销量进一步上升,但是随后拐点很快出现,1995年全年仅售出4000台。适时进入PC市场是一个选择,段永基回忆:当时四通实际上缺乏对这一业务的理解,同时又希望,文字处理机的产品生命周期可以更长一些,比如基层单位采购……
但是四通对产品单一的问题是有清晰理解的,只是切入到什么领域,如何切入又是一个问题?随后段永基提出“与巨人同行”。
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海外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意愿迅速上升,但是此时,相关企业对中国的市场环境仍然缺乏了解,需要合适的合作伙伴。四通得以参与到众多项目中,先后与康柏(合资生产PC)、富士通(打印机)、三井(收款机)、TRW(系统集成)、松下(照明)等企业合作。值得一题的是三菱四通的半导体项目,这使四通在一段时间内都在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商序列中位置靠前。
部分项目的回报实际上很高,与康柏的合作,1994年四通投资了220万元,占10%的股份,第二年就获得350万元的回报,前三年的回报达到原始投资的15倍。但是与自身业务关系不大的财务型投资并没有使四通构建起新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看,则可以看出问题的另一面,这一时期,四通一共成立了50余家独资、合资联营企业,并拥有4个海外分支机构。庞杂又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无疑最终会使公司付出财务上的代价。
1993年8月,四通整合旗下骨干企业,成立四通电子(0409.HK)在香港上市,一共发行了1.5亿股股票,每股发行价格1.26元港币。段永基事后总结:“最得意的一笔是四通在香港的上市。联想比我们晚一年多,方正比我们晚两年多。”
今天回过头来看,上市对四通,当然也包括同时期上市的方正、联想的意义非常大,不但获得了资金,同时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约束了经理人行为,这使四通等老牌中关村(000931行情,股吧)企业同那些竞争者区分开来。
当年年末,四通完成了一项重要的投资,就是四通利方。
四通利方
四通集团和香港利方投资有限公司于1993年12月投资成立四通利方,注册资本500万港币,由当时27岁的王志东出任总经理。
之前王志东先后在北大方正和新天地工作,工作内容一直围绕视窗中文环境。王志东对投资方提出了一系列,诸如总经理负责制等要求,被段永基接受,实际上是摸索了中国创新企业的机制。
1995年针对微软推出Windows95操作系统,四通利方推出RichWin,即中文外挂平台系列软件。业务开始进入轨道。1997年10月获得来自华登等三家机构的650万美元风险投资,这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此后,由华登牵线,四通利方同北美最大的中文网站华渊生活资讯网合并,随后成立新浪网。1999年3月,新浪网再次获得2500万美元的投资。2000年4月,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
与新浪发展同时期,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金税工程,被允许生产计税收款机、增值税开票机的定点单位是两家,即长城和四通。这一业务一定程度上支持了90年代中后期的四通。
到90年代末期,四通主业弱化,投资庞杂的潜在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1998年,四通电子第一次报亏,此后,1999年扭亏是凭借所持有新浪股权的估值,在随后的时间里,一直没有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
彭晓红的《段永基:20年改革探路者》一文记录:段永基回忆:“1996年到1998年四通连续受到金融诈骗和商业诈骗,造成财务危机,被骗去了10多亿人民币。”这一句突兀的话无疑是说明了多元化经营造成的一个副产品——风险失控。
其实多元化是四通的老问题,80年代的时候,四通即鼓励员工独立运营事业,而四通集团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实质是知识分子张扬个性的情结,李玉琢的评价更尖锐:“……四通鼎盛期分封诸侯式地将许多高层派出创业的后遗症。”,究其本质,是产权归属不清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