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通不在规模上争比只求用户喜欢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09-29 10:08: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用创新赢得用户

用创新赢得用户

蔡全根表示,2G时代是运营商在语音领域的竞争,各家竞争格局已经确定,进入3G时代再用语音来相互竞争不会改变目前的格局,创新对上海联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由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地位、消费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新形势下上海联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不能坚持创新发展,上海联通不但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丧失机遇,而且会在新一轮的竞争格局中被淘汰出局。因此,我们将牢牢抓住改革融合和全业务运营的机遇,鼓励和倡导创新文化,在产品应用、客户服务、网络技术、营销体系、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实现全面创新。”

正如蔡全根所言,上海联通在创新方面走在联通全国的前面。上海联通领先全国率先推出了刷卡手机,这种手机可以代替一卡通在任何一卡通接收终端上刷卡付款,代表了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

“如果你问我,下一步上海联通的发展目标,那就是集团公司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的宽带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目前我们跟上海电信和上海移动在规模上不是一个数量级差距,因此我们不能说短期内从规模上赶上它们,上海联通宁愿做最受欢迎的运营商,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满足用户的需求,赢得用户的喜爱。”

除了刷卡手机外,上海联通还在着手建设网上应用软件商城——“wo-store”。

蔡全根表示,上海联通目前正在建设网上商店,并争取成为联通集团的全国统一性的网上商店。

蔡全根表示,10月15日以后联通将在全国销售iPhone手机,这款产品引入也是因为受到全球各地的欢迎,在上海预计也会受到用户欢迎,这些都是为吸引用户而做的努力。

蔡全根表示,进入3G时代,作为电信运营商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对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尤其要积极探索有特色、附加值高、符合消费习惯的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完善业务和商业模式,才能具备引导和控制消费市场的能力。

鲁东亮则分析称,随着3G牌照的发放,目前移动通信市场有两家竞争者变成了3家。随着竞争的加剧,用户对运营商的选择也随着其对产品、业务、网络使用的熟悉和了解而显得更趋理性。用户选择运营商已不仅仅参考资费单价的优惠幅度,而会依照其自身实际的需求,对应有针对性的产品或业务来选择运营商。

鲁东亮表示,上海移动在3G发展上采取防守策略,其主要选择自有存量用户,在维系现有用户的基础上,通过群体优惠开展客户拓展,缓解客户换号障碍;上海电信在3G发展上采取进攻策略,主要选择家庭市场和政企市场,以宽带、固话业务与手机业务的捆绑为手段,维系固网业务,拓展移动业务。由此可见,两家竞争对手主要立足自身的优势领域开展群体捆绑、业务融合等方式拓展3G业务。因此结合另外两家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上海联通必须跳出竞争对手划出的竞争环境,正视与另两家竞争对手在市场规模上的差异,回避劣势,进一步突出WCDMA在业务、终端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差异化的竞争。

因此上海联通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选择商务、娱乐、网络三类人群作为3G的目标用户,并通过终端、业务、政策、体验“四位一体”的方式拓展3G市场。

“竞争免不了会有压力,我们在前期3G试运营的过程中就深刻地体会到竞争对手在群内优惠幅度、融合业务捆绑范围、终端补贴额度、营销成本投入、社会渠道掌控等多个方面所形成的压力。但有压力就有动力,上海联通将针对竞争对手的举措深入分析,吸取他们在业务与终端结合较差、统一用户宣传、网络覆盖支撑等方面的不足,完善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

开放赢得市场

3G的竞争其实是整个生态圈的竞争,需要运营商跟手机企业、SP和软件企业多方合作才能做大做强。蔡全根也表示,2G时代运营商还是相对封闭,基本上提供什么,用户接受什么,3G时代则必须是开放心态,主动挖掘和满足用户需求,这就需要多方合作来打造整个产业链,上海联通对此也抱着非常开放的心态和多方合作共赢。

鲁东亮则表示,3G时代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主向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转变,在3G时代决定竞争胜负的是谁能够整合产业价值生态圈各方打造出高效的、差异化的经营模式,谁就能够胜出。上海联通将参考国内外运营商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成功的业务合作模式,用开放、协同、共赢来构筑一个良好的生态圈。

上海联通在构筑的过程中,将重点采取三项举措来进一步深化与终端厂商、软件厂商、SP和CP的合作。首先是协同开发,使上海联通和各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进行充分融合、整合,开发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业务产品;其次是联合推广,让双方在各自可掌控的渠道或领域内进行统一的业务推广,取得更好地推广效果;第三是合理回报,使上海联通和每一位合作方均能从新业务产品的推广中获得良好的投入回报,增强下阶段合作的信心。

作者:周玲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