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前时间的《立体形态的蔚蓝天空 追溯3D历史起源》一中,我们从古埃及的金字塔走到了现代的IMAX3D影院中,了解了3D技术的发展简史。在此基础上,而今天我们再走进3D世界,我们要从应用层上深入了解3D技术,感受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导言:我们追求的是再现现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感受着一个立体的世界,因此在人类保存信息方式手段一直追求更高的还原度,换句话说就是在一个虚拟环境中重构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一直努力着——从最早的文字表述,接着到了2D影像,再到了时下流行的3D影像。若是以一个简单的方式作为比喻,可以以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为例,在最早的时候是敲打文字泥巴(Mud),接着有了2D图文界面的石器时代,再到今天3D网游如《魔兽争霸》,在短短十数年时间了便展现了人类高保真保存信息的追求。
“我带着3D来了”
人类在3D技术这块田野上已长时间耕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接触3D的虚拟现实,但是这些的3D虚拟现实往往都是通过2D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如前文说到的3D网游《魔兽世界》),3D的应用更多只是停留在制作阶段,而不是受众体验、应用阶段。但是《阿凡达》的热播,告诉了人们这一事实即将发生改变——3D内容不再是在制作阶段受到重视,用户体验将会成为内容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的关注点,而日后除了专业制作人员外,普通民众也会拥有制作3D影片的舞台。在早前时间的《立体形态的蔚蓝天空 追溯3D历史起源
》一中,我们从古埃及的金字塔走到了现代的IMAX3D影院中,了解了3D技术的发展简史。在此基础上,而今天我们再走进3D世界,我们要从应用层上深入了解3D技术,感受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何自制3D内容
要体验3D内容,首先必须拥有3D内容,也就是说必须先制作出3D内容,3D内容的制作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摄像机或是相机录制、拍摄现实的场景,以数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另外一种则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渲染出3D画面,即常见的CG动画或是游戏。两种技术相比,后者显得更成熟,多年来依靠着计算机的晶体管数量增加而稳步发展,应用也更为广泛,但普通民众的制作参与度也低,因此本文更着重前一种技术的介绍。
由于《阿凡达》的热播,制片商自然争相推出3D影片是自然不过的事情,拍摄3D影片提上了议事日程,要拍摄3D影片,自然得有3D摄像机。在8月份在北京举行的BIRTV 2010(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上,各路厂商都争先推出了专业级的3D摄像机,到场观众可以亲身控制3D摄像机,体验3D拍摄的乐趣。但这些产品涉及各种复杂的技术,一般消费者没必要过于深究这些,让这些设备留待专业人员发挥,我们只需扮演影院中的观众即可。因此,我们视点放在消费级产品上。
Panasonic 2010 BIRTV新闻发布现场
AG-3DA1是松下在BIRTV 2010上展出的一款紧凑型的高清3D摄录一体机,机身内置了两个1/4 CMOS,再配合双镜头实现了3D拍摄功能。AG-3DA1的最大特色莫过于其采用了一个轻便的、紧凑型的3D镜头了,可惜仍不能摆脱成为广播级摄录机命运。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AG-3DA1的同宗兄弟——松下HDC-TMT750摄像机才是消费级3D摄像机。
HDC-TMT750
与AG-3DA1类似,DC-TMT750也是搭载了1/4 CMOS,但数量削减为一个,无需外接任何镜头便能支持高清视频拍摄。若要实现3D拍摄,需外接一支3D转接镜头。转接镜头会通过两个不同镜组,分别将左边及右边的影像投射至摄录机的感光原件,两份平面影像会经过运算,输出成为3D影片。但DC-TMT750在进行3D节目录制时,影片的分辨率仅有960x540。
Photokina 2010上的LUMIX GH2
在2010年里,DC-TMT750恐怕将会是唯一一台消费级的3D摄像机,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消费级的3D拍摄选择。早前时间,在德国举办的Photokina 2010上,松下展出了搭载了3D镜头的LUMIX GH2相机。LUMIX GH2是一款采用M43卡口的单电相机,可以更换不同镜头,在此基础上,松下推出了一款3D镜头——Lumix G 12.5mm F12(H-FT012)。LUMIX GH2+Lumix G 12.5mm F12镜头的3D成像原来与DC-TMT750相似,都是采用双镜头单CMOS来实现3D拍摄,因此在拍摄3D视频的时候无法避免分辨率较低的问题。同时,由于该3D镜头比DC-TMT750搭配的3D镜头还要小巧得多,造成光圈较小的问题;不过好处是该Lumix G 12.5mm F12镜头只有饼干大小,装在GF1相机上亦显得非常轻便,随时从口袋里掏出GF1就能拍摄照片。
LUMIX GH2搭配的3D镜头Lumix G 12.5mm F12
原生与计算并存的3D内容
在消费领域上,松下采用的是双镜头+单感光器的方案,该方案仅有一个感光器,成本来得比较低,但该感光器同时肩负起了2D拍摄和3D拍摄的职责,在拍摄时采用了棋盘分法进而造成3D拍摄时的分辨率较低,如DC-TMT750的3D影片分辨率仅有960x540。为了实现3D高清拍摄,富士在FinePix REAL 3D W3相机上采取了双镜头双感光器的设计,也就是说与松下广播级别的AG-3DA1一样,不过其视频最高分辨率仅为720P。
富士FinePix REAL 3D W3
在FinePix REAL 3D W3相机上,富士设计了两个有一定间距的光学镜头,在每个光学镜头下隐藏着独立的感光元件(CCD),在拍摄2D的图像的时候,仅采用1个镜头进行拍摄;若进行3D拍摄的时候,双镜头同时拍摄,然后把两张图像交由机内的DSP处理,合成出一幅3D图像,最后用户可以通过FinePix REAL 3D W3自带3D裸眼屏幕观赏3D图像。与松下不同,富士并无生产电视机,为了方面用户观赏3D照片或是视频,用户可以将3D数码照片通过富士的高分辨率3D冲印系统制成实体3D照片,或是在3D显示器或是数码相框上观赏3D视频或是照片。
索尼NEX-5相机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在消费级上还有一种3D拍摄拍摄方式——索尼的3D全景拍摄。早在索尼发布NEX-5相机的时候,便纸面宣布了NEX-5会支持3D全景拍摄,而这个功能最终实现则是等到7月份发布新固件时。在NEX-5上,索尼仅提供了一个感光元件和2D镜头群组,无法拍摄原生3D照片,其3D全景照片原理只不过是依靠相机内部的处理器计算出来。因此,其3D效果是没法跟前面的产品相比的,正如卡片机与大画幅相机相比,前者可以依靠PS出接近大画幅的色彩风格,但是永远不能实现大画幅的细节。此外,依靠计算实现3D效果还有一个缺点,由于2D转换3D运算量巨大,现阶段相机内的处理器无法处理长时间连续处理,因此无法拍摄3D视频。索尼在NEX-5上实现了3D全景拍摄后,也通过固件升级让部分卡片机支持3D全景拍摄,不过需要指出要实现3D照片回放必须依靠索尼自家的3D电视,如KDL-60LX900。
成熟但应用有限3D Vision
解决了3D内容的拍摄后,接下一步便是如何观赏3D内容。在现阶段的消费领域中,观赏3D内容的设备主要是3D显示器、3D电视以及3D投影机。
在消费领域中,3D显示器是发展较早的3D显示设备,笔者在90年代的时候,已经头戴3D眼镜,手执Riva128显卡,看着15寸的CRT显示器战《古墓丽影》了,可惜的是3D显示在PC上仍未流行起来。在PC上实现3D显示主要采用快门式,因此在CRT时代里每一个显示器都是3D显示器——高分辨率实现不了120Hz的话,就降低分辨率分辨率,总能实现的。但是随着LCD时代的来临,3D LCD显示器就成了非主流设备了,由于LCD成像原理与CRT不同,存在着一个最佳分辨率(其实笔者更愿意称之为唯一能看分辨率),分辨率换取刷新方法已经无法实现。为了实现高刷新率的LCD显示器,厂商不得不采用增加显示器内部LVDS通道等方法,进而增加了驱动电路成本;为了配合高刷新率,3D显示器舍弃了色彩较好的IPS、MVA等面板,采用不受欢迎的TN面板;同时受到外部输入接口的限制,早起的3D LCD显示器分辨率无法实现1080P显示。综上所诉,3D LCD显示器成了应用领域单一、同时价格高昂的产品,这也是妨碍nVidia的3D Vision推广的原因。
nVidia 3D Vision
3D Vision是nVidia在CES 2009上发布的一项技术,3D Vision系统由支持该技术的Geforce系列显卡、3D眼镜、信号发射器和120Hz的3D显示器(后来也有投影机加入该行列)组成。3D Vision主要以3D游戏为主要内容,3D影片、应用软件(如Google Earth、Cooliris)为次要内容。内容的丰富是3D Vision最大优势,虽然其应用领域不多,也没有多少3D影片,但是其拥有了数百款游戏,是现阶段内容最为丰富的3D技术。不过3D Vision构建成本高也是突出问题, 拥有一张支持3D Vision的Geforce显卡不属难事,但是3D眼镜、3D显示器的花费并非人所能接受。
纵使nVidia在PC上推广3D并不成功,但出于2010年3D热潮持续,其竞争对手AMD在3月份的时候也不得不作出表示。AMD全球软件开发商公关总监Neal Robison在GDC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向媒体称,AMD将同行业伙伴一道,推动多种3D化解决方案,鼓励全行业参与的合作与标准化研发,致力于降低3D立体技术的实现成本。他还确认,AMD即将推出一系列3D立体技术和产品,包括:支持3D显示的ATI Eyefinity多屏技术,120Hz 3D显示器,主动和被动式立体眼镜,Quad Buffer立体技术,DX 9/10/11下的3D化支持,蓝光3D,3D笔记本以及捆绑套装解决方案等。实话实说,AMD的计划也快与南亚第一大国的计划相比较了,因此AMD在3D推出的表现则留待日后再说了。
3D电视都来了
与PC领域高举3D Vision旗帜相比,电视领域则是另一番景象了,简单来说就是百花齐放、九龙治水,每个成气候的电视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3D电视,但是各自为政、采用专用的标准、互不兼容。
在技术上,无论是外国的松下、夏普,或是国内的海信、创维都是采用主动式显示技术——当3D影响信号进入电视后,经处理,电视实现100Hz /120Hz帧序列的格式实现左右帧交替显示,同时通过信号发射器把同步信号传送给3D眼镜,同步后的3D眼镜开关快门让观众左右眼观看对应的图像,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60Hz或50Hz),观众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在大脑的作用便观看到立体影像。
松下3D等离子电视TH-P65VT20C
看起来3D电视的应该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电视上早已出100Hz/120Hz驱动,甚至是200Hz/240Hz驱动的,只需要增加信号发射器和3D眼镜便能实现3D显示了,但是实际总是没有想象中的美好。自液晶显示器出现之初,其响应速度慢就已经倍受责备,即使是液晶电视开始风行时仍未能摆脱此毛病,因此为了改善电视拖尾效果,厂商纷纷使出新招,而倍频插帧就是为了解决该问题的其中一项措施。在使用倍频插帧后,电视图像信号进行倍频插帧,即将原50Hz/60Hz场频改变为100Hz /120Hz。在具体实施既可以用插频技术,也可以采用插场技术。插频是处理器根据两连续帧的相连,对运动的像素进行估计,计算出新的过渡帧插在原来两帧中间,最终实现图像更流畅的显示。而插场技术则是在两帧图像之间无图像的黑场或灰场,以增加场频、减少拖尾,最终也是实现更流畅的画面显示。当插频和插场两种技术结合起来之后,就成为200Hz/240Hz驱动了。
3D电视的烦恼
而在3D电视,其100Hz /120Hz显示完全不是这个概念,由于图像是交替传递到左右眼中的,若是保持原来的帧数和刷新率的话,眼睛就会图像拖尾情况严重恶化,连2D效果都无法保证(3D电视在单眼观测仅有2D效果)。因此,拍摄3D要加倍提高帧数和刷新率,这意味电视的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带宽必须翻倍才能保证3D信号的完整性。因此,造成TMDS接收器、LVDS等多方面成本提升。既然带宽增加,数字处理器自然需要跟高的处理能力,幸好的是数字电路发展迅速,这方面的成本压力在现阶段以及和未来相对较小。
其次,由于3D电视必须佩戴3D眼镜采用观看,大幅度削减了光通量,让人眼感到了画面亮度不足。为了保持3D显示亮度,可以提高显示系统的Gamma值、液晶面板的光通率和提高电视背光源的亮度。但是提高Gamma值会造成画面发白、色彩失真,液晶面板的光通量短时间是无法提高,而且提高的速度缓慢,因此实际上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提高背光源的亮度。现阶段的3D电视皆采用LED背光源,只需增加LED灯数量即可。LED灯数量增加会导致背光源系统的废热增加么,厂商必须为LED灯提供更加的散热措施,同时合理布局LED灯,避免热量过于集中。但LED灯的布局受到导光系统的影响,不能随意摆布,否则会加剧屏幕亮度的不均匀,这反过来限制了LED灯的布局和散热。这些复杂因素加起来,就造成了3D电视自身的成本大幅度提升。
3D眼镜也是明显增加成本因素之一。为了实现电视机与3D眼镜的同步,必须增加一个信号发射器,不过由于信号发射器数量有限,所以成本压力不算严重。3D眼镜才是成本压力所在,3D眼镜由于采用主动式快门设计,成本不菲(两幅眼镜都可以买一台32寸平板液晶电视了),同时3D眼镜的成本会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LG 47LD950电视
多个成本堆叠起来,造成了3D电视成本高企,厂商有见及此就“一不做二不休”了,各家3D电视都是旗舰产品了。然而就在厂商力推主动式3D电视将近一年后,LG日前在欧洲推出了一款被动式廉价3D电视47LD950。47LD950采用47寸搭载TruMotion 200H四倍速驱动液晶面板,动态对比度150000:1,提供4个HDMI接口,并且还附送四副偏正眼镜,在亚马逊上的售价为1545英镑。
与主动式3D电视相比,被动式3D电视由于不需要复杂快门3D眼镜,只需简单偏振眼镜就可观看,也不需要同步信号发射器,因此能大幅度减少成本。但是被动式3D电视一样有着需要高刷新、高帧率和低亮度的缺陷,同样不能避免电视自身成本的高企,不过总体成本依然远低于主动式3D电视。
广泛却中庸的3D投影机
接下来,我们看看消费领域最后一个主流的3D播放设备——3D投影机。与电视领域不同,由于TI(德州仪器)垄断了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新品的生产,因此出现多家厂商共同支持的3D显示标准DLP Link。
DLP Link是TI基于DLP投影技术推出的3D影像技术,投影机上采用单镜头、高刷新率设计,配合快门眼镜实现3D图像显示。与电视上使用主动式3D显示不同,DLP Link不需要信号发射器实现显示设备与3D眼镜之间的同步。DLP Link利用DMD快速切换的特点,在帧与帧之间插入一幅灰阶图像,当3D眼镜侦测到灰阶图像时切换快门,左右眼轮流看到3D图像,最终显示出3D图像,而3D眼镜接收距离达到4.2米。(原理如下图所示)
与其他采用快门3D眼镜的解决方案相比,DLP Link最大的优势莫过于成本了,由于不需要信号发射器,无论在投影机还是3D眼睛上,都能节省一笔成本。而且该技术是依靠DMD的快速切特性实现的,因此只需要对投影机的驱动电路实行改进,例如把刷新率提高到120Hz,因此新产品能够更快的投入市场。同时由于该技术是多家厂商共同支持的,因此3D眼镜也是相互通用的,用户更换其它品牌或是更新的3D投影机时可以省下一笔更换眼镜的成本。
DLP Link原理图
优点明显,缺点也明显。首先是效果上,DLP Link采用的也是快门3D眼镜设计,自然没法避免3D电视上的亮度大幅下降的缺点,而且比3D电视更为突出。众所周知,投影机亮度不高(尤其是家庭娱乐投影机),需要在接近暗室的环境下使用,否则会因强烈的环境光干扰,严重影响观看。简单考虑,假设3D眼镜削弱的光量都是一样的、尾50%,但是电视由于可以亮度高达四五百流明每平方米,而投影机只有一百流明每平方米(这个数字实际跟投影面积和灯泡亮度密切相关)。乘以50%后,3D电视依然有两百多流明每平方米,依然能正常观看,但是此时投影机仅剩下数十流明每平方米,难以观看了。
三菱3D投影机GX-320ST
其次,3D电视往往有捆绑了专用的3D蓝光机,或是提供了2D转换3D模式,或多或少能解决播放上的问题。而于基本DLP Link技术3D投影机,现价段最佳的播放设备是PC机与Steroscopic player播放软件的搭配。不过由于HDMI接口的带宽限制,3D播放时的分辨率仅能达到XGA或者SVGA。若是采用蓝光机播放,更是只能去到480I。因此,3D投影机实际回放效果远不如3D电视,但是用于商业上的演示还是可以胜任的(相信没有人打算拉着一台3D电视到客户前演示吧)。
既然单镜头的3D投影机有如此多的不足,那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答案是有的,双镜头3D投影机。在BIRTV 2010上,我们看到了厂商带来了大量新品,而DP Cinema、索尼更是现场展示了双镜头3D投影机,其效果远胜单镜头投影机,但是由于这些产品都不属消费级,自然不在此详述。
空乏的3D内容
关于3D拍摄以及3D播放介绍到此告一段落,在文章即将结束前,我们得谈谈一下3D内容,3D拍摄设备虽然已经陆续出现了,但依然是数量稀少,同时各家的3D格式不尽兼容,拍摄了也不见得能播放。无奈,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蓝光盘身上了。
在2009年12月18日,BDA(Blu-ray Disc Association,蓝光光盘协会)正式宣布了Blu-ray 3D标准完成制定。Blu-ray 3D标准采用了基于多视角视频编码(MVC)的3D视频编码技术,该技术是在目前所有蓝光光盘播放机都支持的基于ITU H.264标准的AVC视频编码技术上进行了拓展。相比2D内容,Blu-ray 3D标准使用的MPEG4-MVC技术对左右眼画面的数据进行压缩后数据增量大约为50%,能够实现与现有2D蓝光播放机的全高清1080p高分辨率的后向兼容性。同时,这个标准增加了增强版的3D图形功能,比如能够在3D电影中用3D图形菜单呈现导航并显示3D字幕。
《天降美食》BD 3D
Blu-ray 3D标准虽然颁布了将近一年了,但是市面销售的3D蓝光盘人丁稀薄,例如国内市场,上市的仅有泰盛的《天降美食》,即将上市也只有《闪电狗》、《怪物屋》等。不难发现,这些3D影片都是3D动画,与真人电影,由于3D动画本身就是采用电子计算机3D制作,只需追加渲染并能推出3D版的蓝光盘。但现阶段,大部分真人电影还是基于2D拍摄,虽然可以2D转换3D,但效果并不好,如早前上映的3D电影《诸神战争》便有网友发表观看感——除了字幕都是3D外,其他都不是3D的。因此,3D蓝光盘普及还需假以时日。
结语: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一眼望去,难免感觉3D现在仍是势单力薄,电视厂商虽然推出了多款3D电视,但是价格不菲、缺乏片源,3D投影机提供了较为廉价单镜头的解决方案,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同受缺乏片源的痛苦。而拍摄方面,更是可怜,仅有DC-TMT750、FinePix REAL 3D W3、LUMIX GH2数个屈指可数的选择。而PC方面,纵使提供了数百款3D游戏,但除玩游戏外,无事可做。
3D正快速向我们飞来
但试想在一年前,可供消费者消费的3D产品有多少呢?除了3D Vision、FinePix REAL 3D W1之外,我们别无选择!但是到了今天,在我们面前的3D产品数量获得飞跃性的增长——增加数量不是按照百分比而是按照数量级来衡量的增长。3D飞速发展,让人联想起我国建国初年的工业建设成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5年时间里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间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而今天,3D也经历着这一个过程,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网友评论